日本寺院里的唐代茶韵

   茶最初传到日本时是作为药物使用。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,当时传入日本的是砖茶,后日本人将其磨碎,作为抹茶喝。平安朝的日本人,大都喝这种抹茶。喝茶可以提神,禅师修行疲倦时,便喝茶。久而久之,日本佛教便与茶结下了渊源。

  后来,到中国留学的僧人弘法大师,从中国带回茶种,于是,有了本土化的山城栂尾茶和大和室生茶。茶认同湿气大的土质,便在日本生长起来。

  《日本后记》卷二十四,言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(815)四月癸亥(二十二日),路过崇福寺、梵释寺,大僧都(僧官)永忠率众僧奉行,皇帝降舆,升堂,礼佛,赋诗,大僧都永忠亲手煎茶奉御,此为日本最早的饮茶文献。

  次年,永忠和尚便圆寂了,而嵯峨天皇却留下饮茶诗篇:“吟诗不厌捣香茗,乘兴便宜听雅弹”;“避景追风长松下,提琴捣茗老梧间”。

  天皇、永忠一行,于长松老梧间,吟诗弹琴,山木之烟火,山泉之水汽,山茶之香味,袅袅然,化作茶烟,远离市井,起于林泉、寺院。

  当时,茶作为时尚,还没有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在平安京东西市贩卖的物品目录中,没有茶,茶被看作是风雅之事,茶的药效还鲜为人知,被淹没在流行的“大抵闲人只爱茶”里了。菅原道真有诗云:“茗叶香汤勉饮酒,莲花妙法换吟诗。”

  可见,作为唐风之一的茶文化,主要还是在文人和僧人的小圈子里开花,遣唐使中断以后,唐风稍息,而国风兴起,茶文化就更难以大众化了。

  直至宋朝,中日两国间贸易日益增加,日本僧人又逐渐恢复了唐风。

相关内容

唐代的茶政介绍

唐代的茶政介绍

   唐朝经济发达,茶业也是达到一个鼎盛时期。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,随着茶业的日渐发达,茶政应运而生。我国的税茶、榷茶、贡茶、茶马市制度均始自唐代。   初唐执行“去奢省费”勤俭建国的方针,政府全年开支不到三百万,中宗登基之后,渐兴奢侈之风。玄宗后期,政府开支每年竟达一、二千万。赐安禄山宅第,令不限财力,务求壮丽,以上银为厨具。安史之乱,军费开支浩繁,而且藩镇割据,截留中央税赋。致使中唐时期出现了财政危机。到肃宗时,兵灾岁歉,财政更加空虚,到德宗年问,已十分枯竭。而中唐茶叶

大唐寺院里的茶文化

大唐寺院里的茶文化

唐代香文化发展的3大促进因素

唐代香文化发展的3大促进因素

唐代的煎茶道

唐代的煎茶道

唐代茶政介绍

唐代茶政介绍

中国唐代茶文化的成就

中国唐代茶文化的成就

   唐代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,在这一时期,茶文化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,出现了一些标志性的发展势头。我们来看看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唐代茶文化的成就。   一、从地域上看,唐代饮茶风习第一次成了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“比屋之饮”。   尤其是北方,本来“初不多饮”,开元(713—741年)以后,僧人饮风大盛,为此北方许多地方“多开店铺,煎茶卖之”,这种“始臼中地”的饮茶风俗,很快与大唐文化一起&

寺院里的茶文化

寺院里的茶文化

   茶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与人文因素不断磨合及交融,并且与佛教相互渗透。这篇文章北京茶博会人员将会为我们介绍寺院里的茶文化。   佛教修行的方法决定了僧人与茶结下的密不可分的关系,而戒、定、慧便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。戒,就是要僧人不饮酒,过午不进食,且要戒荤吃素;定和慧,则是要求僧侣息心静坐,思禅悟道。   为此,这就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,又可以清除坐禅久坐困乏带来的疲劳和弥补“过午不食”、“戒荤吃素”的营养补充物。正好,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

茶成“国饮” 始于唐代字号

茶成“国饮” 始于唐代字号

 在唐代的饮食习俗中,最具特色的要数饮茶之风的盛行了,饮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名俗并形成文化就是在唐代。这一时期,我国的茶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,茶叶消费和贸易都有很大的发展。唐代封演的《封氏闻见记》中记载:“其茶自江淮而来,舟车相继,所在山积,色额颇多。”由此,唐代茶叶贸易的繁盛可见一斑。据陆羽《茶经》所述,唐代的产茶区已相当广,遍及现在的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四川、贵州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14个省。   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、茶叶贸易的发展,饮茶之风也从南方扩展到原本不产茶

关于茶博会

参展指南

参观指南

联系我们

其他

取消